第132章 祥瑞之兆
万寿节后不久,十月十七,就是皇后娘娘的千秋节,大魏由上到下,通常只有整寿的时候才会大办。
皇后比景和帝还要小上三岁,今年并不是整寿,但此番万寿节,各国使臣都来大魏朝贺,皇后的千秋节离得又近,使臣们自然也要一并庆贺皇后千秋。
不过皇后的千秋节不似万寿节那般繁琐,帝后一同在太极殿升座,接受群臣命妇和各国使臣的拜见即可。
接下来就是晚上的宫宴了。
这些个使臣经过西陵的教训,愈发谨慎小心不敢出错,生怕步入了西陵的后尘,宫宴也都在一片欢愉声中结束。
景和帝看着这些恭恭敬敬的使臣,心中很是满意,一个高兴,又赐下了不少东西。
待到这些使臣回国时,竟是满载而归。
景和二十三年秋,岁物丰成,全国各地大丰收。
大魏幅员辽阔,等到各地的奏报传到朝廷,已经是万寿节后了。
而此时,山东也传来奏报,称是十月初九那天泰山祥云环绕,更有百姓瞧见那仙人腾云驾雾而来,泰山脚下的百姓见此异象,遂登泰山,竟是在泰山之巅发现了一块刻着“天授景和,永昌帝业”八个大字的石碑,这块石碑是一直就在泰山上的,但上面并无这八个字,而是在异象之后才有的。
当地知府得知此事,即刻带人登泰山查看,在看到石碑上的大字后,当即高呼,“天授景和,永昌帝业,此乃上天预示,当今陛下是受命于天,乃当世真龙天子。”
官兵百姓,闻此言当即振臂高呼,“天授景和,永昌帝业。”
又朝京城的叩拜,“陛下万岁万万岁。”
高呼声声不绝,恰好这时有位云游的大师途径此地,将此盛况绘于纸上,泰安知府立即将此事写成奏折上传圣听,也一并将此画呈了上来。
景和帝得知此事,龙颜大悦,当即就有大臣上书,“泰山乃神仙洞府,天池圣地,此番天降祥瑞之兆,定是陛下勤政爱民,感动上天,是以年谷顺成,臣恳请陛下登泰山,敬谢上苍。”
“准奏!”
这时,大魏京都已经进入了深秋,京中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衣裳。景和帝在这时御驾前往泰山祭拜,叩谢上苍。
一众皇子和大臣浩浩荡荡前往泰山。
等到景和帝从泰山归来,又收到了那些个附属国国主递呈上来的国书,言说大魏陛下英明睿智,恩泽四海,万众归心。又适当的表明了一下自己对大魏陛下的忠心和拥戴。
更有那安槐国国主,在国书里先是说了一通称赞景和帝的溢美之词,最后提到,大魏皇帝陛下不仅英明睿智,更是爱民如子,安槐臣民感激大魏陛下仁爱之心,民间自发供奉大魏陛下的长生牌,为陛下祈福。
这安槐国拍马屁的本事显然是炉火纯青了,但其他附属国也不是干吃素的,于是就给搞出了“天可汗”这样的称呼出来。
这些附属国大多都有本土各自的信仰,于是他们便效仿李唐太宗皇帝时,那些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上的尊号。如今这些个附属国也是有样学样,不会就照抄,纷纷上书尊称景和帝为天可汗,意为他们都臣服于景和帝这位天下共主。
该说不说,这自然令景和帝龙颜大悦,毕竟这可是日后都能载入史册的光荣,就连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没有的得到的荣誉,到他这里就有了。
接连喜事连连,景和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大赦天下昭告四海,无论大魏还是其他附属国,一视同仁,减免赋税三年,就连那西陵也减免了今年的赋税。
整个十一月,京都都在这个喜意萦绕中度过。
而在舒家人千盼万盼的腊月初二,也紧跟着到来了。
这日风清气朗,舒家高朋满座,舒韫在一众长辈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及笄礼。
骠骑大将军夫人是今日及笄礼的正宾,由她来为舒韫戴上发簪。
舒韫再向父母行三拜大礼,再向今日的宾客致谢,如此,笄礼完成,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