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资本陷阱
《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ydxs8.com
两天后,一篇帖子上传到了京大的校园论坛上。
名字相当唬人:
《是联洋收购了IBM的PC业务部,还是IBM反向控制了联洋……为你解开这桩收购案背后的资本陷阱》。
帖子里说,笔者看到了《新青时报》对联洋跨海收购案的推崇,一时间有些不吐不快。
先说一下这桩跨国收购案当时的背景概况。
IBM的PC业务部,早在 2001年开始,就开始出现亏损了。
当年的亏损是3·97亿美元,第二年亏损1·71亿,第三年亏损2·58亿,2004年亏损3·43亿……
直接成为IBM的累赘。
当时,高德纳咨询公司给出的业务预测,是到2007年左右,IBM PC将有可能会完全退出市场。
所以,2002年刚刚上任的IBM总裁帕米尔萨诺,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想要处理掉这个部门了。
而他想到的第一个接手对象,就是东洋的东芝。
但当时的东芝,背后站着的是三井住友,而三井住友的大股东,则是老美的高胜。
所以,知根知底的高胜,当然不可能接手IBM这個烂摊子。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国内的长城电脑已经找上了门,表达了想要收购的意愿。
两者早在多年前,就合资成立了长城国际为IBM做代工。
所以,两者之间,是有着良好关系的。
但是,高胜却从其中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于是主动站出来,开始为IBM出谋划策。
长城电脑的背后,站着的是中信资本,高胜不好忽悠,于是灵机一动,把目光盯在了联洋身上。
而联洋呢,当时又是什么情况?
是杨元清搞多元化大败亏输后,面对戴尔进入国内市场,正节节败退的时候。
市场份额在2003年,从30%滑落到28%,再到2004年,又继续下滑到24%。
再加上听说长城电脑正在谈收购IBM的PC业务部,更是直接坐不住了。
真要让长城电脑完成了这项收购,那内有长城,外有戴尔,联洋国内的老大地位,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所以,联洋想到自己其实也需要拓展国际市场,就打算直接跟长城展开竞争。
而这时候,高胜也很及时的出现了,不但承诺愿意做联洋的财务顾问,还可以在和IBM的谈判上,提供相应的专业建议。
但是就在联洋和长城展开竞标的时候,又一个搅局者出现了,那就是德克萨斯州的太平洋集团。
太平洋集团为什么出现?
不用猜都知道,这是来恶意抬高竞标价格的。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家做财务投资的公司,说白了,就是低买高卖,然后从中赚取差价的那种二道贩子。
所以这样的一家公司,你相信他会出高价,买下IBM的PC业务?
傻子才会信。
而且,太平洋集团和高胜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早在2002年,就收购过高胜的私募股权公司,合并后组成联合财团,还曾低价收购了美国的汉堡王。
并把前普华永道的掌门人格雷格·布伦纳曼,推上了汉堡王CEO的位子。
而这一位布伦纳曼,就是当年把年收入50亿美元的普华永道咨询部,一番骚操作之下,就以35亿美元卖给了IBM的那位牛人了。
并且,在这一次联洋收购IBM的过程中,担任财务顾问的除了高胜之外,另一个,则正是普华永道。
惊喜不惊喜?
意外不意外?
真的这么巧吗?
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收购过程自然也就不多赘述了,反正就是联洋以17·5亿美元的代价,完成了对IBM PC业务的收购。
其中,6·5亿美元的现金,5亿美元用于偿还IBM PC业务部的债务。
另外以联洋集团18·9%的股份,折合为6亿美元作为支付。
这也使得IBM摇身一变,成为了联洋的第二大股东。
价格谈妥了,剩下的,自然就是钱货两讫了。
但联洋哪儿来的那么多资金?
这时候,就需要高胜从中周转了,他一边垫付了5亿美元支付IBM的债务,一边又拉来巴黎银行、荷兰银行等6家银行,联合为联洋提供贷款,补足了对方短缺的资金差额。
然后呢?
净资产只有6亿多美元的联洋,以蛇吞象的方式,吃下17·5亿的IBM PC业务,是那么容易消化的吗?
手里没有现金流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太平洋集团又摇身一变,开始化身白衣骑士了,很快就联合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和新桥投资集团(New bridge Capital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