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镜中鬼影(三)
徐暮显然有些诧异:“五具人骨?”
李长曳点点头:“这是三个月前的事情了。据说最初是在河边的淤泥地里发现了一根人骨,村里人寻着线索挖下去,没想到最后竟然整整挖出了五具人骨。”
阿月在一旁补充道:“听说当时为了拼凑这些人骨,十里八村的仵作都来了,场面热闹得很。”
她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可惜那时候我们还在凤州,没能赶上这场盛宴。”
这话一出,徐暮和春云双双愣住,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了。
拼凑人骨,竟然也能称作盛宴?
徐暮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画面:
一群仵作围着一堆凌乱的白骨,一边啃着包子,一边七嘴八舌地说:
“这块是左腿骨还是右腿骨?”
“喂!你拿着我肋骨啦!”
“谁把我头盖骨当碗了,快还给我!”
徐暮顿时觉得胃里一阵翻涌。他侧头看了春云一眼,春云默默别过头去,似乎不想接这个话茬。
李长曳看着二人脸上的精彩表情,心里暗自笑了一下,面上依旧是沉稳可靠。
阿月倒是对自己刚才的话毫无自觉,还在旁边啧啧惋惜:“听说当时光拼凑那些骨头就用了两天,仵作们还各显神通呢。哎,可惜了,真是个大场面。”
此时,李长曳装作咳嗽了一声,不动声色地讲话题一转:“刘家庄的确因为这件事头疼了很久,后来实在无解,才把这案子推到了万年县。”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当时我还没上任,这案子落在前任手里,据说他公务繁忙,就随手压下了,这才拖到今日。”
徐暮点了点头,神色恢复平静:“也能理解,毕竟这些人骨年代久远,又不是眼下的新案。”
“殿下说得极是。”李长曳倒是笑了笑,抬头看向徐暮,“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去刘家庄探查一番。不知殿下可否有雅兴,愿意和下官同行?”
徐暮听到这话微微一顿,挑眉看向她:“李典史这话的意思是,要让本王陪你爬山涉水,去挖骨头?”
要知道,徐暮虽贵为皇子,但因着陶勉的关系,对李长曳从未自称过本王。如今忽然搬出这个称呼,语气里透着三分抗拒、七分不情愿,简直像是在明示:我不去!
李长曳自然看得明白,当然知道他不想去,只是,给她甩了个这么大个差事,自己倒是想躲清闲?想想县衙里那些堆积如山的案宗,他还想轻轻松松就把这功劳揽走?哪有这么好的事。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李长曳面上却半点不露,她一本正经地对徐暮说道:“殿下,刘家庄的案子事关重大,若能破此案,那可是千秋美名,京城上下都会传颂您的英明神武。”她顿了顿,语气里隐隐透着鼓动,“殿下,这等功劳,岂能错过?”
这金光闪闪的大饼,直接砸在徐暮心上。
徐暮心里本来在想着如何推脱,可听到千秋美名、全京城传颂这些词时,顿时觉得有点受不住。他转念一想,跟着李长曳去,破案肯定是稳的。到时候功劳一揽。嘿嘿,那雍王府的陈公子、庆国公家的王世子,还有他那位总爱摆架子的兄长,甚至连陶勉那个家伙,都得高看他一眼。
想到这里,他嘴角都快压不住了,但还是努力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好吧,本王就勉为其难和你走一趟。”他抬眼瞥了李长曳一眼,语气一转,“李典史,你得记住,本王可不动手挖骨头。”
李长曳立刻拱手,干脆利落地应承了下来:“那是自然。”
徐暮心满意足地点点头。正准备喝口茶缓一下,却越琢磨越不对劲。这话怎么听着不对呢?他抬眼瞧了瞧李长曳,又瞧了瞧正憋笑的阿月,终于反应过来,心里暗叫不妙:这李长曳一套一套的,竟把自己给算计进去了!
他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次好不容易没被陶勉那家伙挤兑,怎么又着了李长曳的道?这两人,怎么一个比一个能算计!
李长曳现在可不知道徐暮的想法,她盘算了一圈,最后说道:“伤害余先生之人,多半和官府有关。我们此次前去查探,绝不能让当地官府的人知道。”说到这里,她的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徐暮那身官服上,“所以,还得麻烦春云姑娘给三殿下准备一套常服。到了那里,可不能泄露三殿下的身份。我们,就假扮您的侍女吧。”
春云听罢,点了点头,没有多言,转身便去张罗。
等过了一柱香后,这青砖小院门口的画风大变。
只见一个公子哥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眉目清秀,身着一袭低调、绣着精致暗纹的锦袍,仿佛真是哪家纨绔子弟出来游玩。
而跟在他身后的,则跟着三个侍女,虽说衣着略有相似,但神态举止各具风采。
李长曳一身素雅长裙,眉目沉稳,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练的气息。阿月则换上了浅绿色的衣衫,手里提着个点心盒,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活脱脱一个初次随主外出的机灵小侍女。而春云还是那身鹅黄的襦裙,只是头上的饰品少了很多。
徐暮看了看自己,又转身看了看她们,忍不住点评起来:“不错不错,特别是李典史,装得倒是挺像,稳重又可靠。不过说真的,你比宫里的女官气势还足,收一收啊。”
李长曳眼神一挑:“殿下这装扮还真是得心应手,看来扮少爷这种事,平日里没少做吧?”
徐暮微微一愣,随即笑着摇了摇头:“我这叫融入民间,体察风土人情。”
李长曳和阿月听到这话都笑了,春云则微微低头,好似在憋笑。徐暮轻咳一声,摆摆手:“好了,别耽误时间了,赶紧上路吧!”
他们赶到刘家庄时,已近黄昏,晚霞早已半挂在天上。
刘家庄十几年前还是个热闹的地方,此处四通八达,不仅离官道近,还靠河。以前这村里还有几个码头,往来商旅也不少。然而这些年不知为何,村里的人少了许多,显得有些萧条。
此时,村头仅有几位身躯佝偻的老翁,另加一位略显稚气的青年,正倚着大树闲聊。
徐暮背着手,一副不紧不慢的模样,走在最后头。李长曳则快步走上前,带着几分恭敬,抱拳说道:“老伯,我们是路过的商旅,想在此借宿一晚。不知村里可还有驿站或旅馆可供歇脚?”
几个老翁听了这话,纷纷抬头打量起他们来。其中一个胡子花白些的老翁开口:“驿站?早就黄了,这地方穷得连只鸡都快养不起,怎么还能有什么驿站。”
这话一出口,阿月立刻装出一副焦急的模样,语气里满是担忧:“那可怎么办啊?我们家公子可不能在外头挨饿受冻,要是冻坏了,回去怎么向夫人交代?”
几个老大爷听了这话,眼神顿时变了,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徐暮身上。他们看了看徐暮的锦衣,再看他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心下估摸着这多半是有钱人家的公子。
其中一个老头挪了挪板凳站起来,咳嗽了一声:“行吧,你们跟我来,我这还有地方,勉强能住人。”
几人道了声谢,跟着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