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耿家才是真天子
《抗清》小说免费阅读 ydxs8.com
王五虽没见过孙延龄,但知道这个绿帽子王很不靠谱,虽然是第一个响应吴三桂起兵的,可在广西压根没起到任何作用,把个造反弄的跟过家家似的,甚至因为不肯给士兵发饷导致士兵哗变,差点被部下给砍了脑袋。
天知道这位孙额驸脑袋瓜子怎么长的。
人傻胆大?
王五想不到更好的词汇形容这位孙额驸,因为这小子的造反过程看着是挺可乐的。
纵使不傻,也当是年轻人容易冲动,脑袋一拍压根不想后果就干了那种。
为什么造反,造反为了什么这两個关键的命题,孙额驸是一个都没答对。
完全就是搭了个草台班子在那过造反的干瘾。
说是猪队友也不为过。
直到孙延龄被吴三桂干掉,广西才从一个“摇摆州”正式加入反清阵线。
可惜,已经错过灭清最好时机。
广西的摇摆不定也迫使吴三桂不得不抽出兵马回防,进一步削弱了吴军在抗清主战场的实力。
从前世三藩之乱的过程和结局来看,王五是相当不看好今世的孙额驸能跳出其历史的宿命圈。
也就是这位额驸很有可能继续鬼混胡闹,解决不了广西的同时也帮不上吴三桂任何忙。
因此尽管不知张尚书怎么落到孙延龄手中,但以张尚书的眼光和能力,“辅佐”一下不靠谱的孙额驸摆平广西应该不成问题。
广西早点完成“统一”并加入反清阵营,提供省内能够提供的人力钱粮资源,无疑可以加快推翻满清的速度。
至少,吴三桂不必在后方留下大军以防不测。
主战场,哪怕多一两万兵马都能起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王五立即写信给荆州的参军罗子木,让其马上动身前往广西同张尚书取得联系,并代表王五同孙延龄建立“代办”级的外交关系。
之所以不能互派“大使”,是因为王五不能绕过吴三桂这个兴明讨虏大元帅直接同孙延龄打交道。
虽然他出身顺二代,一直以来的身份也是明军,和吴周集团没有任何瓜葛,然其毕竟把自己弄成了吴三桂的女婿,而且部下精兵三分之二出自吴军,这就注定王五现在的“吴系”成份多于“明系”。
如此,自然不能越过老丈人和不靠谱的孙延龄眉来眼去。
现在的形势正趋于明朗,孙延龄在广西反了,广东、福建那边估计很快就会收到消息,不知各自握有几万精兵的两位大股东会采取什么态度。
耿家一定会反,这一点不是王五一人的判断,张长庚、胡全才都断言耿家会反。
原因是耿继茂同清廷有杀父之仇,且一直被清廷当成不可靠分子监视。
尚家,因为尚之信未归位,恐怕不会反。
但可以肯定燕京方面这会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鳌拜的辅臣值房内“电话”铃声可能响个不停。
鳌拜如何应对吴三桂起兵,这不是王五关心的,也是他过问不了的,当务之急除了赶紧同陕西方面完成俘虏交换,就是要弄清楚吴三桂的进军战略。
他还得在保康呆几天,不可能放下这边赶回荆州,因此叫来随他一同到保康的金道台,让其速回荆州同汪士荣一起去见吴三桂,获悉吴军主攻方向后要第一时间向荆州报讯。
另外则不放心的给武昌老张写了封信,希望对方识时务为俊杰,放下对清廷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动加入反清阵营一方。
要是老张能主动将武昌城献给吴三桂,老家伙起码还能再富贵十年,退休后的待遇也会更高,其名声也将为之水涨船高。
此前王五希望老张在武昌能顶一顶,为他的荆襄争取太平,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因为他不想被胡全才小看。
尚、耿、孙、郑之辈,他不为之!
将来事将来说,眼下先帮吴三桂灭了满清,复了这二十多年的血海深仇再说!
广西这边,孙延龄的檄文已经传遍各地,然而除桂林、平乐、梧州等地外,其它地方的官员和驻军不为所动,没一个人挺身而出响应他孙额驸的。
尤其柳州的马雄,在知道孙延龄杀死巡抚金广祖、都统王永年起兵造反后,第一时间派兵抢占了桂林和柳州两府交界要道鹿寨,大有挥师省城平叛的意思。
孙延龄目前控制桂林、平乐三地绿营兵七千多人,另接管了王永年指挥的原定南藩汉军12个牛录4000余人,加上新招新募士卒,总兵力14000人不到。
可光马雄手下就有精兵9000,其余各地不肯追随孙延龄的绿营兵也有万人,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处于势均力敌。
之所以大部分原定南藩下的将领不肯支持孙延龄,原因就是孙延龄资历太浅。
要知道此人作为女婿继承岳父孔有德产业不过一年!
短短一年时间,空降下来的孙延龄怎么可能把孔有德旧部完全控制住,最多拉拢一小部分将领为他所用。
其敢捕杀广西巡抚金光祖、都统王永年率先响应吴三桂,不得不说真就初生牛犊不怕虎。
由于兵力并不占优势,孙延龄就不敢轻易率军攻打柳州,所以便请张煌言出面替其招抚十
万大山的“土寇”。
那帮“土寇”原先对孙延龄也不甚“感冒”,愿意下山听命于其的并不多。
然当知道故明兵部尚书张公苍水在桂林后,山中的“土寇”纷纷派代表前来桂林请求面见张煌言,表示愿追随张尚书抗清到底。
在张煌言的协调下,仅数天功夫就有两万余“土寇”下山,孙延龄听从张煌言建议将“土寇”老弱安置于桂林、平乐,余精壮选编入营,编成五镇。
每镇暂编三千人。
使得孙延龄兵力极速膨胀起来,连同原本听从其指挥的定南汉军、绿营,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余。
兵马多了,孙延龄自是蠢蠢欲动,想一举攻陷柳州擒杀马雄,完成对广西的统一。
张煌言却反对攻打马雄,认为马雄的养父马蛟麟以前是大明湖广督师何腾蛟的部将,马氏父子在降清前一直替大明追剿流贼,现吴三桂举兵反清西南数省尽数易帜,因此应当先使人劝说马雄一同反清,而不是与其立即兵戎相向。
孙延龄的部将徐远镇等人也反对攻打柳州,原因是他们的兵马虽扩充到了三万多人,但大部分是营兵和“土寇”,这些人装备和训练都差,需要时日加以整顿才能堪用。
故而孙部能战之兵其实也就四五千人。
而马雄部九千人都是善战回兵,更有骑兵四千,冒然攻打胜算不大,万一兵败则广西反正局面立时就要倾覆。
总兵江义认为即便要打,也当先派人联络吴三桂留守云南的大将胡国柱,请吴军从云南方向攻入广西与孙部配合歼灭马雄。
如此把握更大。
孙延龄思来想去同意派人劝说马雄一起反,但不肯派人去联络吴三桂,因为起兵造反一事进展太顺,又手握三万余兵马,他想看看再说。
如果现在就联络吴三桂并请吴军进入广西,是能帮他解决掉马雄,但也会让他就此臣服于吴三桂。
吴三桂那边派来广西联络的使者除了给其送了大笔金银外,并没有给出什么好的条件。
比如封他孙延龄一个王。
张煌言见孙延龄不肯联络吴三桂,心中甚急,因为广西早日全省反正的话一能使吴三桂免除后顾之忧,二也能对广东形成威慑,迫使尚家在忠清还是反清做出选择。
如果广东尚家反正,两广之兵尽能北上,何悉鞑虏不灭。
反之,广西一日不能实现全省统一,则广西兵马则一日无法出省,也无法对广东形成威压,这对于抗清大业显然是不利的。
为了迫使孙延龄尽早同吴军结盟,张尚书果断以个人名义给吴三桂写了封信,希望其能早日奉三太子为帝,册封孙延龄为郡王。
这封信孙延龄没拦着,虽然他是利用张煌言的威名替其“站台”,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
曾当众对部下宣称,大小事务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