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南华祖师说要“心斋”,我们心如何去做“吃素”的工作呢
《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小说免费阅读 ydxs8.com
南华祖师说要“心斋”,我们的心如何去做“吃素”的工作呢?
1.庄子《南华真经·人间世》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卫国国君是一个独断专横的人,颜回希望能够劝说他成为一位仁君,便向他的老师孔子请教能够游说卫国国君的办法,孔子先问颜回自己打算怎么做,颜回说要持斋。孔子摇头,指出人们常说的斋,属于祭祀时的用斋,并非真正意义上在斋戒。
一个真正的合道者,是可以做到心斋的。颜回追问什么叫心斋,孔子回答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有一种观点认为,心斋所修行的是一种洞明虚空的心境,超越了对功名利禄、善恶美丑的追求,素斋是身体对诸多欲望的生理抵抗,心斋则是对诸多欲望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抵抗。
普通人是具有求多、求大的欲求的,而道教修行则是要求少和寡,在道教的心性学中认为,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意思是说,人们会因为心上升起的种种多而繁杂的欲望,进而带来无限的烦扰,如果烦扰不能解决,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而无法获得拯救。
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之二中写道:“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由此可见,心斋不是我们简单地去理解成为一种精神的追求,而是要正襟危坐去修持的法门。
从孔子的这段回答中,其实可以逆推出“心斋”的概念和实现的途径,孔子提出,心斋是虚,虚是合道的表现状态,这里说的虚,当是心中所虚,以应待万物。
晋·郭象注解说:“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只要能做到虚心,则可以把至道揽在怀中,做到心虚的法门,则在于“听之以气”,这句话,正是理解“心斋”的真正难点。
图片
2
我们逐句来分析:
第一,祖师提到“若一志”。
“若”是你的意思,这里是孔子在对颜回说话,指出:你要能够保持一个思想、一个念头,心思要转移,不要有许多的杂念来打扰到自己心神,如果杂念始终存在,心中就是充满了各种念头思想的,就做不到虚。
所以,虚的第一步,用“一志”清除多余的杂念,最后留下清静一念。
第二,“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是不要的意思。待做到了清静一念的功夫后,就要转向于“听”的功夫,毫无疑问,这里的“听”并不是用耳朵在听,要听到的也不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本就属于杂念,已经在第一步清除掉了),而是借用了耳朵听声音的概念,来表达用心聆听自己所处于的状态,自己在清静一念状态下的表现。
也即是说,去探究自身的道是什么,此时,听的是天籁之音(南华祖师说天籁、地籁和人籁,你知道这三籁分别指什么吗?)
第三,我们仅仅用心去聆听、去感受道是什么,这还远远不够。既然谈论修行,就需要找到能够主动去合道的法门,找到具有指导意义的、如何做的法门。祖师说“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是事物运行的源动力以及根本规律。
“听之以气”,此时聆听与观察的不再是我们自身的感知,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运行方式,因为我们的心是有知觉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