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吴三桂反了!
《抗清》小说免费阅读 ydxs8.com
刘玄初的意见比较中肯。
兴明讨虏、恢复汉人之天下,显然比“反清复明”这一口号来得更现实,更能赢得天下志在推翻满清暴政的仁人志士之心。
毕竟甲申以来主要抗清势力都是明朝官府的镇压对象。
于法理上,“兴明”是打着明朝旗号行事,“复明”则是志在重建明朝。
二者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本质上,忠贞营也是兴明而非复明。
若论对明朝的“恶”,李自成远在吴三桂之上。
至于延平藩,对打击满清可能有兴趣,但于恢复明朝恐怕无多少兴趣。
一切旗号,都是军事和政治利益而矣。
要知道当年郑家可是明朝深恶痛绝的“倭寇”。
明朝的海贼和流寇,难道真要“复明”不成?
因此以“兴明讨虏”为名举事北伐,不仅可以避免同忠贞营、郑家这两家“传统抗清势力”发生冲突,也可在起事之初就堂而皇之正告天下举兵的意义所在。
即汉人之天下重要,还是朱明之天下重要!
这一招,其实就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着小明王旗号旧事的重演。
朱元璋羽翼大成后即抛弃小明王自立明帝,到了吴三桂这里自然可以故技重施。
等到推翻满清后只要善待前明宗室,篡逆这顶帽子便扣不到吴三桂头上。
刘玄初可以说是将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在了前面,若他不是出身西营刘文秀部,而是早在辽东时期便追随吴三桂,今日之地位未必就在方光琛之下。
方光琛是坚决不同意以复明为号召的,因为当年引清兵入关就是他的主意,永历父子被缢死也是他极力劝说的结果。
现在看来,两件事他都办错了。
前者令得吴三桂背上了汉奸骂名,葬送了汉人天下;
后者则是断了吴三桂的后路,搞的今天以什么名义起兵都成了必须要再三斟酌的麻烦事。
大义上很被动。
康熙元年以来清廷对昆明的不断打压,使得方光琛终是意识清廷不会容忍云南脱离于大一统政权之外,立场便逐渐从拥清走向反清。
今既已决定起兵反清,“兴明讨虏”又比直接自立更能争取人心,方光琛便不再坚持己见。
只吴三桂仍是无法从当年永历父子之死阴影跳出,认为自己命人缢杀了永历父子,今天却以“兴明讨虏”为起兵旗号,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自欺欺人的味道。
在他眼中,不管是“兴明”还是“复明”,都有一个明字!
这个明字,就是他这辈子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
“当年篦子坡一事,实王爷无奈之举。时汉室江山悉被清得,明季气数毫无,仅仅止有王爷一营孤军,举目天下皆是清兵,王爷力量实在是势弱,即有万分尽忠保全永历之心,也如越鸡之伏鹄卵势所不能。因而当年不但永历不能救,真若救了也是王爷取死之道”
为了彻底打消吴三桂的顾虑,刘玄初为其“套”上一层忍耻负重的光环。
其以周公举例,说周公大义灭亲到今数千年,可曾有史书说周公不仁义的,可有百姓说周公做的不对的。
更言永历轻弃江山社稷,虽是明君实则无论承叙还是法统,皆不能视为明朝真正君王,真要论起来永历也是一偕越之人。
“弃社稷、弃祖宗、弃臣子、弃百姓者,何德何能为天子!”
刘玄初直言只要起兵之后命人访察前明宗室,并对那位被闯贼控制的韩王予以礼敬,昔日篦子坡一事不仅不是王爷的“污点”,反而是王爷大义灭亲、卧薪尝胆、隐忍复国的铁证。
这番话听的吴三桂眉头不由舒开,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何为忠,何为逆?王爷,恕在下直言,天下事成则忠,败则逆!”
方光琛的话使得吴三桂再不犹豫,拍板同意以兴明讨虏为号,并请方光琛为其写一篇讨伐满洲胡虏异族的檄文传播天下,并马上命人铸造“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大印,以为起兵之用。
见吴三桂采纳自己的意见,有些气喘的刘玄初不由心慰,想到不久的将来就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几个月来在曲靖的郁郁之气顿时消解不少。
继而问起兵之后大军进军路线。
待从方光琛处听说吴三桂拟两路进军,一路用兵湖南,一路用兵西北后,玄初不由一滞。
见状,吴三桂不由眉头微皱询问道:“玄初以为这两路用兵有什么不妥么?”
“并无不妥。”
刘玄初是违心说的这话,他在曲靖给吴三桂筹划的用兵方针就是大军走湖南入荆襄,快速北上中原,如此可先声夺人,趁清廷这两年在湖北元气大伤之际直捣黄龙。
但他又素知吴三桂有遇事不能速决的毛病,担心自己要是反对已经定好的进军路线,会让吴三桂起兵决心动摇,亦或延迟起兵。
再者同时用兵湖南和西北,于吴军虽有分兵之缺点,但两地皆有将领呼应,且一处有粮草,一处有精兵,同时拿下两地于吴军也确是有大益,尤其拿下陕西对于满清是相当危险的。
便未出言反对。
只是提醒道:“王爷
,今云南一隅之地,不足当东南一郡;而吴越之财货,山陕之武勇,皆云翔猬集于荆、襄、江、汉之间,故王爷起兵之后当马不停蹄”
意起兵之后要猛打猛冲,绝不可半途而废,另外要特别注意对荆襄地区的“招抚”。
一定要在表面对那位韩王特别礼遇,在兴明旗号下与忠贞营达成过境灭清的合作,而不是在满清未灭之前存了消灭闯营心思。
因为一旦吴军对荆襄忠贞营动手,那兴明讨虏这個旗号就会瞬间坍塌。
此外刘玄初建议马上派人同忠贞营接触,如有必要可将那位韩王连永历朝廷委任的部院、监军等人迎入大军,作为“兴明讨虏”的招牌使用,并建议此事可交给王爷的小女婿王永康去做。
吴三桂提出一个担心,就是李来亨、袁宗第等恐怕不会将韩王和永历朝臣交出来。
闻言,刘玄初却是笑了,直言韩王等人能来吴军更好,不能来也没事。
左右一群傀儡,难不成还真让他们主持大局不成。
之所以劝吴三桂派人去奉迎,只是为了抢占兴明的道德制高点。
如果李来亨等不肯放人,那在道德上这群以忠贞自诩的闯贼余孽就落了下乘,届时吴军方面再趁机作些文章,那这帮坚持了二十多年抗清的闯贼余孽肯定为天下士绅所轻。
“以正统计,王爷远在闯贼余部之上。”
方光琛也同意派人去迎韩王,从而给李来亨那帮老顺贼们挖坑。
不将老顺贼头上的“复明”光环摘下,或使之逊色,吴三桂这边过去的种种作为就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时日久了对吴周集团是很不利的。
如果韩王肯来吴军,那其所言“正衣冠、复燕京者为天下社稷共主”这一宣称,就能名正言顺的为“兴明讨虏”的吴三桂所用。
从此,世上再无汉奸吴三桂,只有大英雄吴三桂。
来是好事,不来也是好事。
如此好事,不顺手做一下,方光琛、刘玄初也枉为谋臣略士了。
“那便依玄初的意见,本王命人修书给永康着他促成此事。”
吴三桂眼下真就一付虚心纳谏模样,于方、刘二人的意见无一不欣然听从,看着颇有明主风范。
这让方、刘二人心中也是甚暖,于推翻满清再造中华充满信心。
刘玄初又问吴三桂准备何时起兵。
吴三桂道十天后的五月一日。
刘玄初知各地兵马调集需要时间,不是一道军令就能火速开拔的,当下于起兵时间无异,只是说道:“王爷打算就这么起兵?”
“玄初的意思是?”
吴三桂不知刘玄初意欲何指。
“当年王爷受明朝厚恩,待罪东陲,值闯贼构乱,京师沦陷,先帝自缢殉国,王爷计不能两全,被迫乞师清朝以复君父大仇后来平定滇蜀,王爷得以栖息于此。
然今日之富贵,在玄初看来都是托明朝崇祯帝余荫!今王爷以兴明讨虏为旗号,虽永历不为人君,可终是明朝末代之君,那大军北上之时,王爷难道不应该向这前朝末代之君辞别么?”
刘玄初是想利用永历这个已死之人做出戏给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om】